要弄清空氣濕度與病毒傳染性的關系,我們就要先了解病毒是如何傳播?
1. 病毒通過含有病毒的顆粒傳播
這些顆粒來源于咳嗽、打噴嚏、說話和呼吸等活動,在活動中產(chǎn)生了直徑在幾毫米到小于1微米之間的懸浮微粒。
大液滴(直徑> 50μm)幾乎立即沉降在地面上;直徑為10-50μm的顆粒會在幾分鐘內(nèi)沉降;小顆粒(<10μm),包括來自蒸發(fā)的較大顆粒的液滴核,可在空氣中停留數(shù)小時,并且很容易被吸入呼吸道深處。吸入之后,隨著時間的流逝,它們會沉降在呼吸道表面上。
細小顆粒的沉降過程,以及沉降到物體表面后的存活時間,受到空氣濕度的影響,從而也影響了其整體的傳染性強度。
濕度與病毒的傳染性和存活時間之間存在著明顯的聯(lián)系。
相關研究表明,在相對濕度(RH)處于40%-50%時,許多常見的有害病毒的惰性化速度比相對濕度≤20%時要快得多。